最近国际局势变化真让人看花了眼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刚在《南德意志报》上被点名批评,说他搞错对华策略,转眼间北京就挤满了各国访客。
这场景就像菜市场大清早抢新鲜菜似的,德国媒体说各国"倒戈"中国还真不是夸张。
特朗普团队最近确实有点手忙脚乱,加关税这招用得太猛,连自家企业都受不了。去年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税,结果底特律的电池厂工人反而闹罢工,说中国原材料进不来影响生产。欧盟更惨,跟着美国搞制裁,自家汽车出口量直接腰斩,德国大众去年在华销量跌了18%,现在急得要把研发中心搬到合肥。
中国这头倒是动作利索,最近跟印尼签的高铁二期合同,每公里造价硬是比日本方案便宜三成。阿根廷那边更绝,直接拿人民币贷款买农机具,省了换美元的麻烦。沙特石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这事儿,去年就悄悄铺开了,现在连买俄罗斯天然气都用上人民币,美元霸权真有点摇摇欲坠。
日本这次转变最让人意外,石破茂刚上台就派经济代表团访华。听说大阪世博会场馆建设,中企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基建项目。韩国那边动静也不小,釜山港扩建工程突然冒出三家中国投资方,三星高管私下说"中国市场丢不起"。
法国新任总理贝鲁前脚离开北京,后脚空客就宣布在天津增设第二条总装线。这200亿欧元订单里藏着小心思,空客要求六成零件在中国采购,摆明要绕开美国的长臂管辖。德国车企更实在,宝马沈阳工厂今年要扩招5000人,专门生产出口欧洲的电动车型。
东南亚国家现在把中国当财神爷供着,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坐着中欧班列,12天就能到巴黎超市。柬埔寨那个德崇扶南运河,中国工程师带着当地工人三班倒,工程进度比预期快半年。泰国海关最近抓了批电诈团伙,转头就请中国专家去培训反诈技术,这操作够务实。
印度这次态度转变最耐人寻味,边境公路刚修好,马上恢复直飞成都的航班。新德里商场里中国手机销量涨了三成,连瑜伽教练都开始用华为手表测心率。莫迪政府嘴上不说,行动上却支持中国当上合轮值主席国,这弯转得比恒河水还急。
非洲兄弟也没闲着,埃塞俄比亚照搬中国"村村通"模式,两年修了2万公里公路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延伸段,中国工人带着本地学徒边干边教,愣是培养出500多个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员。用当地人的话说:"中国人修路是真修,不像某些国家只会开空头支票。"
欧洲现在日子不好过,天然气价格比战前贵了四倍,超市货架老是缺东少西。意大利红酒商求着扩大对华出口配额,西班牙火腿厂直接在天猫开旗舰店。英国金融时报酸溜溜地说:"欧洲正从规则制定者变成打折促销员。"这话听着心酸,但看看大众集团在华利润占全球四成,谁还顾得上脸面?
美国现在就像个乱发脾气的班长,通胀率连续18个月超5%,超市鸡蛋价格三年翻倍。美联储加息加得手抖,硅谷银行说倒就倒。老百姓最实在,沃尔玛里中国制造的商品占比不降反升,逼得拜登政府把加征关税清单偷偷缩水三分之一。
发展中国家算是看明白了,跟着中国混至少能拿到真金白银。巴基斯坦去年拿到50亿美元能源投资,现在首都每天停电时间从8小时减到2小时。阿根廷用人民币贷款买的农机,春耕效率提高了40%。这些实打实的成果,比IMF那些附带政治条件的贷款强多了。
全球治理这块中国越来越有样,去年拉着沙特伊朗和解,今年又扩容金砖国家。气候变化大会上,中国承诺的减排量比欧美总和还多。反观美国,退出巴黎协定不说,连自己加州的野火都控制不住。有网友调侃:"美国忙着在推特吵架,中国闷头在沙漠种树。"
不过咱也别盲目乐观,有些国家来谈合作时藏着小心思。越南嘴上说要深化经贸,转头就跟欧盟签自贸协定。立陶宛那事儿还没凉透,提醒我们外交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。好在咱们手里有全球最全的产业链,从螺丝钉到空间站都能自给自足,这份底气别人真学不来。
现在这波外交热潮,说到底还是实力说话。中国用四十年攒下的家底,加上不折腾的定力,自然成了乱世里的避风港。就像村里发大水,大家肯定往最高最稳的房子跑。美国那套"胡萝卜加大棒"玩脱了,倒是给中国腾出施展空间。各位看官觉得,这局面还能持续多久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